<sub id="ceqv4"><acronym id="ceqv4"></acronym></sub>

  • <wbr id="ceqv4"></wbr>
    <dd id="ceqv4"><td id="ceqv4"><wbr id="ceqv4"></wbr></td></dd>
    <wbr id="ceqv4"></wbr>
  • <center id="ceqv4"></center>
    首頁 » 雜志訂閱 » 哲學、社會學、政治、法律 » 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類 »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期刊名稱: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主辦單位:浙江大學

    國內刊號:CN:33-1237/C

    國際刊號:ISSN:1008-942X

    出刊日期:月刊

    期刊級別:(2021)復合影響因子:1.505

    (2021)綜合影響因子:0.916

    該刊被以下數據庫收錄: CSSCI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21-2022)來源期刊

    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 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2020年版

    期刊榮譽: 社科雙效期刊;Caj-cd規范獲獎期刊;

    咨詢電話
    電話:010-53329409
     
    快速訂閱

    銷量:累計出售 0 件,0 個訂單

    評價:已有 0 條評價

    人氣:已有 5818 人關注

    更新:2022-08-17

     

    我要投稿

     
    期刊簡介
     

    曾用刊名: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浙江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合并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創刊于1955年,是浙江大學主辦、教育部主管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內容涉及文學、史學、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在保持和發揚文史優勢的同時,注重加強理論學科、應用學科、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研究,內容豐富,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1998年,浙江大學、杭州大學等四校合并,《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是原《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和《浙江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在新的基礎上的改組和發展。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作為國內高水平學術期刊之一,是新聞出版總署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設”入選期刊、全國“雙十佳”社科學報、華東地區優秀期刊、江省期刊方陣“精優型期刊”;四校合并以來,歷獲浙江省、華東地區及全國有關期刊獎,也是中國人文社科各評價機構、各檢索機構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歷年“核心期刊”和“來源期刊”。2008年,在新聞出版總署的出版形式規范檢查中,獲首批“規范A類期刊”稱號;2009年,在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學術期刊英文摘要編校質量評估”抽檢中,成為全國人文社科類期刊中唯一合格的非外語類期刊。
    四校合并以來,浙大社科學報集聚作者力量,努力刊發重大的、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國內領先的原創性成果,推出一批對知識有增量意義的優秀論文,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建設和發展提供新觀點、新材料、新方法。1997年以來,先后有2篇論文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數十篇論文獲省部級或全國相關學會優秀論文獎。近三年來,僅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檢察院基礎理論優秀論文獎的就有4篇,對理論研究起到了較好的拓展和深化作用;被中央和省部委等決策層重視或采納的論文十余篇,習近平、溫家寶、回良玉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紛紛直接或間接對本刊相關論文作批示,對政府決策起到了積極的建議作用;多項成果被浙江省乃至國家有關決策部門作為立法依據,對政府立法起到了積極推進作用;部分成果在社會實踐中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并在全國推廣,對社會實踐起到了較好的指導作用。
    嚴守學術規范,勇于制度創新。浙大社科學報是全國最早采用嚴格的“同行專家雙向匿名審稿制”和“內稿外審制”的學術期刊之一(1998),審稿人面向海內外,審稿專家95%以上為全國各高校、社科院的博士生導師,部分稿件還請兩個以上同行專家匿名評審。同行把關,不僅避免了大量低水平重復的論文,提升了期刊的質量和水平,同時也遏制了部分學術不端論文,并從制度上避免了不合要求的“人情稿”“關系稿”的刊發。歷經十余年努力,浙大社科學報的匿名審稿制已作為中國期刊發展史上的標志性事件留下永久印記:《光明日報》C版頭條曾以《中國學術期刊向國際標準靠攏》為題專文報道,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新版的《建國六十年中國期刊發展史》專門予以記載。為規范管理制度,進一步提升期刊質量,浙大社科學報還積極設立四重防線,多管齊下建立學術不端行為的預防機制,是全國社科期刊中較早與作者簽署“出版承諾書”、“版權轉讓書”的期刊之一(2003年),也是全國首家采用AMLC學術不端檢測系統的社科期刊(2008年)。2009年,《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新聞出版總署《出版簡報》等紛紛對浙大社科學報嚴格的審稿制度、建立多重防線的措施予以報道。嚴格的同行專家雙向匿名審稿制和規范的制度管理,促使已成名的學者繼續保持創作的原動力,新銳學人依憑其原創性成果脫穎而出,從而帶來學術創新的良性循環,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浙大社科學報的學術質量和良好學風,有效提升了浙大社科學報的品牌效應,在學界贏得了良好口碑。
    近年來,浙大社科學報積極探索“名刊建設”新機制,依托國家985創新基地、教育部基地或重點研究所組建特色欄目,以保證欄目主題的前沿性,欄目發展的可持續性,欄目水平的可靠性,欄目梯隊的延續性。2006年以來,每期至少推出一至兩組“主題研究”、“問題研究”欄目,如“跨文化研究”、“非傳統安全研究”、“中國休閑文化研究”、“語言與認知研究”、“中國‘三農’問題研究”、“中國區域經濟開放與發展問題研究”等,皆著眼于面向重大的理論和現實問題進行多學科協調攻關,將基礎理論研究與現實問題研究相結合,以問題為平臺整合學科,不以學科為平臺切割問題,同時聘請海內外著名學者擔任欄目主持人,努力在傳統的人文社會科學中發現和培育出新的學術領域和學科增長點,以此為契機實現不同學科門類之間的大跨度交叉,反映主題研究的前沿和熱點,鼓勵、引導和支持對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帶動了學報整體學術水平的全面發展。欄目在學界贏得了較好反響: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來信稱,“在中國學術界大多還未注意到‘跨文化研究’的價值時,《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推出這一欄目,其研究視野具有前沿性和開拓性,值得肯定和贊許”,欄目內容“很有特色和推動理論創新的價值”。中國社科院院士田雪原稱:“《中國人口問題研究》專欄提倡不同學科、不同觀點、不同方法、不同學術流派的討論和爭論,為人口科學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提供了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達到促進人口科學發展的目的”。中國社科院王逸舟研究員稱,浙大社科學報專門開辟的“非傳統安全研究”欄目,延攬了包括這一領域的國內外權威學者,對非傳統安全問題做了“極有新意和深度的剖析”,是“目前中文范圍內所能見到的最重要的研究文獻”,其“價值不止在于揭示了學界在某些重大問題上的分歧和爭論,更在于其獨特的觀察角度和理論嫁接點”,令中國的非傳統安全研究征程踏上新的起點。著名經濟學家易憲容稱:“貴刊每期就某一學科某一重大的理論問題集中討論,這種方式很好,應該發揚。”中國憲法與行政法學會副會長、北大法學院姜明安教授稱:貴刊有關欄目在學界較有影響,如“主題研究”、“理論前沿”、“國際論壇”、“中國三農問題研究”等均很有特色;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會長胡曉明教授稱:“貴刊專題設計很有學術內涵,能有效推動學術思想的活躍。”海內外不少學者也紛紛來函稱浙大社科學報的欄目或專題研究“頗有深度,質量甚高”, “對相關學科的研究起到較爲重要的帶動與引領作用”。
    浙大社科學報勇于技術創新,積極應對數字出版的挑戰,是全國最早注重現代數字出版技術并付諸實踐的社科期刊。近年來,浙大社科學報在積極向讀者提供“開放獲取、免費下載”服務的基礎上,于2008年2月在全國社科期刊中率先建立了在線內容永久數字標志系統DOI;2009年2月,在全國社科期刊中率先嘗試“在線提前出版”;2009年3月,進一步在我國中文學術期刊中首推以單篇論文為單位的“在線優先出版”(Online First),在印刷本出版以前,通過嚴格審稿達到出版要求的論文得以先行通過預出版途徑,在浙江大學出版社和學報網站、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及教育部科技論文在線等先行面世,有效縮短了出版時滯,促進了最新成果的快速交流;2010年初,完善了網絡投稿與審稿系統,實現了生產過程的數字化,同時開通了手機版,在全國學術期刊界首推移動閱讀與網絡版、印刷本同步出版的全新傳播模式,并成為全國首家在全媒體整合傳播方面進行全新嘗試和同步出版的學術期刊。在傳統紙媒期刊向數字出版發展的進程中,浙大社科學報率先嘗試,突破了原有紙媒期刊“整刊齊清定”及固定的“卷數” “刊期” “頁碼”等編校流程和定期發表的時間約束,向符合多渠道發布的、以“短頻快”為特色的數字化方向創建了全新的編校與出版流程,從而在數字時代引領了學術期刊“出版模式的革命”,在業界產生了較大影響。2009年以來,《中國新聞出版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出版簡報》、教育部《簡報》及海內外著名網站、報刊等紛紛予以報道、轉載、表彰,浙江省出版局、全國高校學報學會等也紛紛配以“編者按”全文轉發。
    在“名刊”建設中,浙大社科學報確立了強化現有辦刊方針,側重在不改變現有語言文字的基礎上(但對正文外的其他主要信息實施英語化和標準化),立足以本土化發展為根本的“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發展戰略,積極參與到跨越國界的學術交往中,通過論文作者的國際化、引證作者的國際化(成果在世界范圍內被引用)、編委成員的國際化、傳播范圍的國際化等途徑,向國際學術期刊標準或水平靠攏,積極融入國際學術大舞臺,開拓“名刊”面向世界進行學術交流的新渠道,努力為具有原創性的人文社會科學學者提供與世界學術對話的機會。具體措施包括:(1)積極加入國際著名檢索機構,開拓“名刊”面向世界進行學術交流的新渠道,努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名刊。目前,浙大社科學報是中國最早進入國際檢索機構的社科學報之一,也是全國唯一被三家國際著名檢索機構收錄的中文社科期刊。2003年,浙大社科學報即被美國《劍橋科學文摘》“語言學與文學文摘”“社會學文摘”“世界政治科學文摘”三大文摘收錄(當時全國僅11家社科期刊被收錄),同年,被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收錄。2009年7月,被波蘭《哥白尼索引》收錄,成為全世界極少被該著名國際檢索機構收錄的人文社科類期刊之一,并成為中國首家被其收錄的人文社科類期刊。2010年,美國 MLA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也已來函告知擬收錄。(2)積極約請海外編委并充分發揮其作用。2009年,浙大社科學報已擁有海外編委9人,包括美國及英國的三名院士,不少均為海外著名學術期刊主編或學術團體負責人。目前,海外編委已紛紛擔任本刊欄目主持人,并積極為學報撰稿、審稿、薦稿。(3)面向海內外開門辦刊。目前,浙大社科學報所刊發論文的作者地域已遍及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意大利、奧地利、芬蘭、日本、韓國、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斯洛伐克等十余個國家; 2010年已刊發含國際著名學者和港澳臺地區優秀論文28篇,占年發文量的24% 。(4)努力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能與國際學者對話的“面向世界”的欄目。2008年以來,已有美國、英國、德國等十多位等海外名家擔任欄目主持人,如杜維明、巴里·布贊、魏愛蓮、藍志勇、周啟榮、詹姆斯·艾爾金斯、佩里·斯密特-洛伊克爾、Linda Caldwell、Geoffrey Godbey、K arla A. Henderson 、Garry Chick教授等,其中不少為國際著名SSCI期刊主編,僅2010年就有6位國際著名學者擔任欄目主持人,占該年度欄目主持人項目的54.5 %;一些欄目論文還被海外圖書、期刊等翻譯或轉載。上述措施不僅使浙大社科學報擁有了前沿的學術內容和高端的海外作者資源,也使欄目具有了可持續性和面向世界的核心競爭力。目前,浙大社科學報不僅成為中國人文社科綜合類期刊中唯一被四家國際著名檢索機構收錄的期刊,實現了引證范圍的國際化,而且在2000—2010年間被美國SSCI與A&HCI期刊引用次數排名中,位于中國高校社科基礎理論期刊總排名第二(僅次于《中國社會科學》)。浙大社科學報的國際訪問量也持續增加,不僅在“中國知網”中機構用戶遍及海內外,在浙大社科學報自己網站的訪問量也不斷增加,僅一年多來,每月的國際獨立IP地址訪問量從2009年的二三十個增加到2010年的一百三四十個,有效擴大了中國人文社科期刊的國際顯示度和影響力。正如《光明日報》(2003.8)、《每日商報》(2003.1)在有關報道中所指出的,這“意味著《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走向了世界,操作規模和審稿制度日益和國際接軌。同時也讓浙大的人文社會科學學者可以和世界學者直接對話,為浙江大學步入世界一流大學奠定了基礎。” 2009年12月,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簡報》(第17期)也對浙大社科學報的工作予以了肯定,指出在國際化方面,“比較突出的當屬浙江大學的《浙江大學學報》,該刊從論文作者國際化、編委成員國際化、引證作者國際化、傳播范圍國際化四個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刊物的國際化水平”。
    近年來,浙大社科學報來稿量連續三年以每年千篇的幅度遞增,年來稿最多已達6900余篇,退稿率近98%。2008年是浙大社科學報采用“同行專家雙向匿名審稿”制的十周年,也是浙大四校合并組建新的《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的十周年。為更好地總結辦刊經驗,檢討存在問題,浙大社科學報沒有舉辦任何慶?;顒?,而是向海內外著名學者發出了百余份意見征求函,約請專家學者對學報的辦刊質量和水平提出意見和建議。意見征求函在學界獲得很好反響,半月內即收到海內外百余份反饋意見;學者們在對浙大社科學報的發展提出很好建議的同時,也紛紛對浙大社科學報的辦刊質量和編輯水平予以較高評價。特殊的“刊慶”活動受到學界和媒體的廣泛關注;2009年,《中國新聞出版報》等媒體紛紛予以報道:《浙大學報邀百余博導點評質量》《開門辦刊 廣納諫言:學報社科版接受百余位海內外著名學者點評質量》。
    由于嚴把論文學術水平關,杜絕了學術泡沫,浙大社科學報的辦刊質量有了較大提高,在國內外著名學科的文獻計量評價系統中影響越來越大,科研競爭力越來越強,期刊引用率、轉載率連年上升。其中,基金項目比在全國所有社科期刊(含社科院系統權威期刊)排名中,曾連續多年穩居所有檢索機構排名第一位,文獻計量排名繼續名列全國所有綜合性大學學報和社科院綜合性理論期刊前二或前三的位次。2010年,中國科學院信息所發布了中國高影響力期刊報告(五年均值),《中國社會科學報》予以報道,浙大社科版的五年影響因子、五年總被引頻次等數據均位列全國人文社科綜合性期刊總排名第三(《中國社會科學》位居第一)、全國綜合性大學學報總排名第二,獲教育部副部長表彰;2010年,在“中國知網”、中國科學院信息所、南大CSSCI等三大著名數據庫和評價機構發布的影響力指標排名中,浙大社科學報的學術影響力總排名均名列前茅:在“中國知網”中,復合影響因子、綜合影響因子、人文社科影響因子均位居全國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總排名第三(《中國社會科學》第一),高校人文社科類期刊第二;在南大CSSCI的影響因子排名中,位居全國高校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總排名第三;在“中信所”排名中,也位居全國高校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總排名第三。浙大社科學報的網絡傳播也居全國高校學報(含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領先地位: 2008年,網頁即年下載率為81.1%,位列全國高校綜合性社科期刊第二;2010年,僅在浙大社科學報自己網站的年度下載量就已超過15萬。
    秉承浙大“求是創新”學風,不浮躁,不追逐評價系統的排名,既踏踏實實做好期刊,細心呵護學術之脈,又勇于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名刊”建設的新機制,是浙大社科學報辦刊的“秘笈”所在。“慮遠積厚,守正筑堅”;“學風嚴謹,眼界高標”;“重視學理性提升、學術創新點的拓展”;“專題設計很有學術內涵,能有效推動學術思想的活躍”;“給人既嚴肅又清新、純粹學術堅守與現實關懷并重的整體觀感”;“是一份公認的學術性和原創性要求很高的刊物”;“在助學者成長的同時,也嘉惠學林;在助學術進步的同時,也嘉惠學界” ;“在全國人文社會科學綜合類期刊中雄視鷹揚,領新標異,展現了貴刊治刊的眼界與實力”;“感激這樣的時代、這樣的學校里有這樣的主編,呵護著學術之脈”;“從貴刊看到了中國學術的希望”;“寫出更好的文章來支持貴刊這樣有涵養的刊物。”……學者的評價正是浙大社科學報精益求精、嚴謹辦刊的有力佐證。


    全國最早采用“同行專家雙向匿名審稿制”的期刊
    全國最早注重與國際接軌的社科期刊
    全國最早注重出版數字化的社科期刊
    全國進步最快的社科學報
    ——中國人文社科學報學會(2007年)


    【2008年百余海內外博導點評語錄】


    “國內最規范的學術期刊!”
    “國內第一流的學術刊物!”
    “一份公認的學術性和原創性要求很高的刊物!”
    “胸襟、眼光、氣度、質量,在當今學報中無疑屬于第一流!”
    “重視學理性提升、學術創新點的拓展。”
    “論文質量幾乎是最優秀的!”
    “欄目或專題研究頗有深度,質量甚高!”
    “編輯質量屬全國社會科學期刊中最高!”
    “對相關學科的研究起到較爲重要的帶動與引領作用!”
    “頗顯大氣的刊物”,“風神俊朗,敢立潮頭,最為可貴!”
    “緊扣學術脈搏,倡導學術規范,在國內外人文社會科學界贏得了非常好的口碑和影響力!”
    “貴刊最認真負責,最公正客觀,最富有學術精神!”(稿件被退的審稿人)
    “辦刊嚴謹,求真求實,追求學術高品位鍥而不舍,其情可嘉,其功可賀!”
    “學風嚴謹,眼界高標,令人感佩!”
    “特色日顯,已成為高校學報中翹楚,令人感佩!”
    “非常欣賞貴刊高山仰止的學術水準和海納百川的學術氣度!”
    “從貴刊看到了中國學術的希望!”
    “貴學報以雜志而為浙大奮發作為,成績突出!”
    “感覺氣象宏大,正值上升期,祝它年年進步!”
    “以在貴刊發文為榮!”
    “貴刊是一流名刊,我非常喜愛!”
    “寫出更好的文章來支持貴刊這樣有涵養的刊物!”
    “你們的工作很有創造性,在全國樹立了一個榜樣!現在許多學報都在向你們學習,在模仿你們的做法!”
    “方向定位準確,能夠反映哲學社科發展的最新動向,觸及深層理論問題,這顯現出貴刊辦刊理念的正確性。所發表論文質量與水平很好,這也是貴刊領先哲社理論界并獲多項殊榮的根本原因所在!”
    “貴刊是學報類學術期刊之翹楚,秉承質量第一、學術為先的辦刊宗旨,錄用文章以質量為取向,使得刊載文章的學術質量不斷提高,在學界口碑甚佳!”
    “對學報審稿人與編輯的精準眼光和嚴謹工作作風深為嘆服!”
    “學術質量、編輯質量、服務意識等方面確實領先于全國!”
    “編輯質量一流!” “超一流!”
    “論文質量上乘,編輯質量很高,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
    “編輯質量一流,非常規范,編輯態度是我見到的國內期刊中最認真的!”
    “我讀每一期刊物,覺得編審工作細致負責,每個細節都不易找到漏洞,難能可貴!”
    “論文質量明顯高于一般學報,編輯水平也超一流,幾乎找不到任何編輯或排版錯誤!”
    “感激這樣的時代、這樣的學校里有這樣的主編,呵護著學術之脈。”
    “浙江大學學報是我近幾年來看到的少數幾個質量比較高的學報!”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質量堪稱為高校學報中的精品!”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的成功具有典型意義!”

     

    最新目錄: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年05期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年02期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年01期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年06期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年03期

     
    相關論文
     
     
    相關評論
     
     
    同類期刊
     

    古代文明(中英文)

    季刊

    刊號:ISSN:2097-2296

     
    投稿 訂閱

    設計

    半月

    刊號:ISSN:1003-0069

     
    投稿 訂閱

    中國地方志

    雙月

    刊號:ISSN:1002-672X

     
    投稿 訂閱

    當代工人(C版)

    雙月

    刊號:ISSN:1003-8051

     
    投稿 訂閱

    公共藝術

    雙月

    刊號:ISSN:1674-7038

     
    投稿 訂閱

    國際中文教育(中英文)

    季刊

    刊號:ISSN:2096-9716

     
    投稿 訂閱

    新疆社會科學

    雙月

    刊號:ISSN:1009-5330

     
    投稿 訂閱

    國家航海

    半年

    刊號:

     
    投稿 訂閱

    內蒙古社會科學

    雙月

    刊號:ISSN:1003-5281

     
    投稿 訂閱
    展開
     
     
     

    京ICP備2022013646號-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本站僅限于整理分享學術資源信息及投稿咨詢參考;如需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另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

     
    神马影院我不卡神马我不卡我不卡不卡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神马影院我不卡影院日本阿v不卡高清在线播放中文字幕不卡在线视频不卡的我不卡手机在线观看国产福利不卡在线视频,在线日本v二区不卡一本到高清视频不卡dvd韩国日本免费不卡在线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视频我不卡手机影院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2019午夜75福利不卡片在线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神马影院我不卡手机版中文字幕永久在线不卡亚洲欧美不卡视频在线播放,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我不卡影院日本三区不卡高清更新二区国产三级成人不卡在线观看神马三级我不卡一本到12不卡视频在线dvd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手机在线不卡一区二区国内一点不卡在线播放视频日本免费最新高清不卡视频,不卡影院成年动漫3d无尽视频不卡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2019最新国产高清不卡a日本熟妇色在线视频不卡2019午夜福利不卡片在线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不卡一本之道高清在线不卡视频欧美午夜不卡在线观看午夜欧美不卡在线观看视频午夜福利09不卡片在线机视频,午夜福利不卡片在线播放在线不卡不卡网日本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国内一本到不卡在线观看中文字幕免费视频不卡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二区日产乱码一至六区不卡不卡无线在一二三区1区1区3区64区不卡乱码不卡美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