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現存問題
(1)患者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知曉率較低
對于老年慢性病患者來說,他們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需求是很大的,并且也愿意接受該項服務,但對于“互聯網+護理服務并不熟悉”,其知曉率為33.90%。由此可見國內對于“互聯網+護理服務”的宣傳力度還遠遠不夠,即使是在我國發展較好的城市,其知曉率也才僅達到33.90%。雖然我國的政策是大力推廣互聯網+護理服務,支持互聯網+醫療的創新發展,但由于老年患者的特殊性,他們對新事物的認識沒有年輕人快,使得“互聯網+護理服務”的推廣遠未達到理想水平。
(2)互聯網+護理服務的費用問題
“互聯網+護理服務”的價格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患者接受與否。在我國“互聯網+護理服務”尚未得到大范圍的普及,所以上門護理人員服務的價格還是較高的。據財新網報道,不少老人擔心“網約護士”報銷難、收費貴、亂收費。就國內現有的互聯網+護理服務平臺——金牌護士的收費標準來看:上門打針158~168元/次、傷口換藥159~184元/次、壓瘡護理219~239元/次、上門輸液189~214元/次,家庭護士3個月399元等。雖然“互聯網+護理服務”最初是為了滿足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護理需要,提供方便,但其收費仍然較高。將2017年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頒布《床位費等醫療服務項目及價格表》與某款“互聯網+護理服務”App對比發現, “互聯網++護理服務”平臺對常用臨床基礎護理操作收費為120~260元/次, 為公立醫院的40~60倍,更換胃管及鼻飼服務等??谱o理內容, 價格也約為公立醫院的10余倍。所以,即使互聯網+中的護理服務非常方便,但由于服務的大部分項目并沒有納入醫療保險,費用較高,患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出于經濟原因難以選擇了“互聯網+護理服務。”
(3)“互聯網+護理服務”安全風險多樣
“互聯網+護理服務”作為一種新型、快捷、便利的護理工作模式,由于其處于社會發展進行探索階段,目前還存在著諸多的安全技術風險。①患者信息安全:“互聯網+護理服務”本質上是一種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結合以往護理手段的創新護理服務模式。②醫療風險:提供護理服務主體主要是護理人員,雖然護士可以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但護理人員是沒有下達醫囑的權利,就是在疾病治療、用藥等方面還需要受到其他方面的制約,這就會增大病情延誤的可能性。并且由于護理工作人員學歷層次總體較低,大部分無法勝任互聯網經濟時代對信息管理技術及專業護理服務的學歷需求, 從而影響護理服務產品質量。③護理人員的安全風險: 考慮到護理服務提供者多為女性的現實,網絡護理服務要求護理人員在家中為病人提供服務,過程中存在許多未知風險,大多數護士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
2對策
加大對于互聯網+護理服務的宣傳力度的同時,讓老年慢性病患者了解我國互聯網+護理人員服務的服務工作內容、服務的便利性??紤]到老年患者進行對于新信息的知曉速度發展較慢,可以有效結合社區向其宣傳;而對于較年輕的人群則可以同時通過在一些企業服務管理平臺中發布以及相關數據信息,如微信公眾號、微博等。(2)制定相關收費標準:在考慮患者經濟狀況的同時,保障護理人員的收入。最好對護理服務項目的收費制定一個統一的標準,以免出現亂收費、多收費的問題。在制定 “互聯網+護理管理服務”收費標準時也要考慮實際,參考地區發展經濟生活水平及人們的消費行為能力。慢性病是一種高消費、高疾病負擔的疾病,對家庭和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互聯網+ 護理服務”的費用如果能夠納入醫療保險范圍,就能大大減輕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經濟負擔,大大加快“互聯網 + 護理服務”的發展步伐。(3)加強患者信息管理,嚴格管理患者個人信息。在收集患者信息時,可以適當隱藏患者的特征信息,對患者信息進行加密,非相關人員不得查看患者信息。提高我國互聯網+護理服務從業人員的門檻。醫療機構派出的服務人員應當至少具備一定的臨床護理經驗,并經過統一嚴格的考核,確保護理服務質量。(4)為了保證醫護人員的安全,可以要求客戶端上傳身份信息,可以為護士提供移動APP位置跟蹤,甚至配備一鍵報警裝置等,但最重要的一點是為互聯網護理服務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并確保醫療和醫務人員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