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將學科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拓展教學內容,體會中醫藥文化
《天然藥物學》是藥學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緒論章節案例講述亞砷酸注射液研發過程: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科研工作者,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經二十多年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從民間一個抗癌中藥秘方(以三味毒性中藥組成的口服制劑)得到啟發,研發出亞砷酸注射液,于1999年8月獲批,成為治療非常兇險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新藥,該藥的批準上市突破了世界上流行的鉛、汞、砷、鉻、銅有毒重金屬不能藥用的魔咒。這是中藥“以毒攻毒”抗癌理論的突破。通過展開討論,實現一下教學目的:(1)中藥包括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2)中藥不是裹足不前的,發展創新不能離開“宗”;“宗”就是根,它是無數先輩的實踐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教育學生學習我國老一輩科學家愛國、勇于奉獻、創新的意識,從而提高中醫藥文化自信。
2開展典籍閱讀,組織觀看《本草中華》
“文化的發展可以引領一個國家前進的方向,尤其是大學文化,更像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前進的燈塔”。高校給予學生的不單單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校園文化對學生的耳濡目染,它影響學生的價值取向,判斷能力以及未來的職業規劃。00后大學生的“朋克”養生觀念危機重重,如何提高00后大學生的健康素養,課題組由專任老師組織學習健康講座,使學生認識到健康不但是沒有疾病和過度虛弱的癥狀,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引導學生對“治未病”的認識,“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和瘥后防復?!饵S帝內經》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歷經2000多年的沉淀依然閃爍著璀璨的光芒,那么健康的素養是什么呢?“和為貴”。“和”的表現是什么?通過展開討論,實現一下教學目的:(1)與大自然和(2)與社會環境和、與別人和(3)與自己的身體和、與自己的形體和精神和。怎么作呢?《黃帝內經》告訴“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精神上“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行為上“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