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購供應流程的風險
社區團購的供應商分為生鮮農產品品類的基礎型供應商和提高平臺影響力的特色型供應商。對于基礎型供應商,要注意其供應鏈的復雜性;對于特色型供應商要注意其種類受限的風險。
1.農產品供應鏈的復雜性
農產品基礎供應商主要為當地農產品基地,而農產品基地與農產品供應鏈整合力度弱,目前處于自發無序狀態,加之各基地無統一標準,質量良莠不齊,難以形成規模效應。農產品在倉儲與配送過程中易損易壞,需全程冷鏈運輸以確保品質,但由于農產品利潤低難以實現冷鏈的全程覆蓋。
2.產品種類受限
社區團購供應鏈主要為“預售+自提”的方式,預售產品需以用戶所需為基礎,而調查表明用戶所需主要集中在生鮮與百貨,其他品類商品涉及較少,長此以往,社區團購將面臨大眾將社區團購歸類為生鮮與百貨供應平臺的風險,形成刻板印象后將會縮小社區團購受眾面,難以打開市場。
(二)倉配流程的風險
社區團購成敗的關鍵在于對供應鏈,特別是對倉配環節的管控和優化,要在牢牢掌控倉配體系的基礎上,更快速地覆蓋三四線城市以及鄉鎮,形成價格壁壘[8]?;谀壳暗那闆r,社區團購平臺目前需要考慮以下二個方面的風險。
1.購地建倉的速度是否夠快。
所謂控倉控貨,倉庫是倉配體系的核心。目前平臺選擇購買土地自建倉庫,但是從土地征用、征收到建成投運最快也需要兩年時間,同時還得要占用大量資金,這個過程有可能拖慢平臺發展、擴張的速度;
2.配送網絡是否穩定和具有柔性。
如果倉庫是核心,那么配送網絡就是四肢。目前平臺為了控制物流成本,通過大量招募個體司機帶車入伙的方式來獲得運力,支撐配送網絡的運行。短期來看是降低了成本,但從長遠來看,個體司機的模式管理難度大,不穩定性強,一旦出現問題,整個倉配體系將遭受嚴重打擊。
(三)模式試錯:SKU盲目擴張帶來的供應鏈壓力
1.品類控制比損耗管控重要
在實地調研中我們發現社區團購平臺虧損最大的源頭不是損耗,而是選品。大多數社區團購在初期將社區團購定位為一站式采購平臺,以滿足消費者所有需求為出發點。而在現階段,社區團購實際上是作為消費者的購物補充渠道出現,在發展初期,30-50SKU即可滿足社區團購平臺的需求。
2.辨別消費者的偽需求
站在平臺方的立場上,消費者的部分需求有可能是偽需求,不能用個例來代替普遍。比如消費者要豬肉,但豬有不同的部位和品種,偽需求極大增加了SKU數量,使得物流各環節時間成本成倍增加,在供應鏈沒有把控好的情況下,社區團購平臺不可能也不必要都提供。
(四)社區團購配送的現存問題
生鮮食品具有容易腐蝕不耐儲存的特點,因此在配送過程中冷鏈物流成為當下各大平臺的一大選擇。然而在當下存在以下基礎問題,使得生鮮冷鏈物流發展總體發展進程緩慢。
1.道路建設落后導致在運輸的過程中耗時比較長,冷鏈車等硬件設備比較落后,食物的新鮮度并不高,冷鏈運輸與其他的標準相比專業水平與技術服務水平低;
2.在冷鏈配送中冷庫冷藏車技術要求高且投資量大,各大平臺在此投資不少但收效甚少,其根本原因是沒有共享全程冷鏈建設,大量重復的基礎無效基礎設施設備浪費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