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研究》注釋規范
本刊一律采用當頁腳注的注釋形式,全文使用“每頁重新編號”形式,使用插入腳注形式的“①②
③……”格式。論文引用的文獻、觀點、數據或重要事實,要注明來源。對文章所引用的文獻資料注釋時,必須將該文獻的作者姓名、文獻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時間、引文所在頁碼等完整注明。
1.專著、譯著。中文著作各類項的標注次序為:著者/編者/譯者,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時間/版次,頁碼。舉例:
吳白乙等著:《轉型中的機遇:中拉合作前景的多視角分析》,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3年,第32頁。
2.論文/文集文章/報紙文章。引用刊物或文集中的論文或文章,各類項次序為:作者,文章題目,刊物名稱,期號,頁碼;若為報紙上的文章,則在作者、文章題目后注明報紙的名稱、日期和版次。舉例:
崔守軍:《中國與巴西能源合作:現狀、挑戰與對策》,載《拉丁美洲研究》,2015年第6期,第46-55頁。
于游:《全球治理機制》,載陶堅、林宏宇主編:《中國崛起與全球治理》,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4年,第30頁。
吳洪英:《如何迎來下一個“黃金10年”》,載《人民日報》2014年4月15日第023版。
3.電子文獻。如果資料來源于互聯網,標注時著作者、文獻名稱、發表日期等類項同上述相應體例,注明詳細的互聯網網址,并在網址后用方括號注明登錄日期。舉例:
周志偉:《巴西總統選舉:“穩中求變”競選策略占上風》,2014年10月29日。http://www.zj.xinhuanet.com/adnews/2014-10/29/c_1113022084.htm. [2016-01-25]
4. 外文文獻。英文注釋與中文注釋的各類項次序基本相同,其主要區別在于,英文注文中的文章名用引號,書名和期刊名用斜體。其他語種參照本語言習慣或英文注釋體例。舉例:
Michael S. Werner (ed.),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Mexico, Chicago and London, 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 2001, pp. 890-892.
Peter Kingstone, “Elites, Democracy, and Market Reforms in Latin America”, in Journal of Latin American Politics and Society, Vol. 43, No. 3, Fall 2001, p.139.
5. 圖、表的資料來源:參照引文文獻格式和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