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甲草(Sedum lineaare Thunb)又名鼠牙半支蓮、禾雀劂、佛指甲、鐵指甲、狗牙菜,為景天科佛甲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北溫帶和熱帶,自然分布面很廣(蘇建偉 等,2013),我國地域跨度大,除西北新疆、西藏、青海和內蒙古等地植物志未見記載外,其他各省市植物志上都有記載(張志飛 等,2005)。景天科植物具有觀賞價值高、繁殖能力強、耐瘠薄、抗旱、抗寒、適應性強的特點(馮黎 等,2015)。近十年來逐漸得到園林工作者的青睞,國內外行業研究者進行了不懈的努力與探索,開展了許多景天屬植物資源、引種與抗逆性、繁殖栽
培、抗逆性及園林應用研究等相關工作。
國內外對景天植物的種質資源、引種栽培和繁殖研究雖已涉及了較多的種類,但根據現有資料來看,重點一般都放在藥理學、資源的調查、應用分類、栽培技術等方面,而植物生態習性、生物學特性以及引種馴化和繁殖方面的研究及報道比較少(傅楊 等,2015)。我國有景天屬植物150種以上,分布遍及全國,研究主要集中在下幾個方面:資源研究、分類研究、繁殖研究、離體培養研究、引種和適應性研究。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河西走廊對地被植物,特別是觀賞性強的草坪草的需求量日益劇增,作為地被觀賞植物的佛甲草,因具有莖肉多汁、含水量高,耐旱、耐寒性強、適應性廣的特性而被當地大面積種植(封小榮 等,2014)。
但是目前突出的問題是對于佛甲草施肥技術方面基本沒有研究,研究和推廣佛甲草功能性肥料成為當前研究的方向。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應用作物營養平衡施肥理論和改土培肥理論,選擇復合肥、尿素、氯化鉀、磷酸二胺四種肥料,在甘肅省張掖市河西學院校內實訓基地連續種植佛甲草多年的基地上采用正交試驗方法進行等量施肥試驗,通過試驗過程中對佛甲草地上及地下各項生長指標的測定,篩選出最適宜佛甲草生長的肥料種類。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1.1.1參試化肥
尿素,含N 46%,寧波遠東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產品;磷酸二銨,含N 18%,P2O5 46%,北京利奇世紀化工商貿有限公司產品;氯化鉀,含K2O 50%,湖北興銀河化工有限公司產品;史丹利復合肥,含N 15%,含P2O5 15%,含K2O 15%。
1.1.2供實驗材料來源
試驗材料為河西學院教學實驗基地引種馴化的佛甲草。盆土配比為:將河西學院實驗基地的壤土與普通蔬菜用的基質混合使其達到1:1。
1.2試驗方法
1.2.1種植管理方法
景天屬植物的繁殖一般常用扦插繁殖和分株繁殖,蔡麗敏等于2009 分別在4月、7月、9月、10月對景天屬植物秋之喜悅進行了扦插試驗,結果表明景天屬植物在全年的生長季內扦插成活率都很高,且不需要使用生根激素,非常容易成活,故本試驗采用扦插盆栽法。扦插工作于2015年10月15日在河西學院教學實驗基地進行,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生長勢強且一致的佛甲草中上部莖條,扦插在瓦制花盆中,選取的瓦制花盆的規格為:22×16cm且底部有圓孔的,在裝入盆土時,將底部的圓孔用5cm×5cm的花泥將其堵住,以防水分流失,影響試驗效果。每盆扦插4株,一共扦插25盆,扦插深度3-4cm,然后盆內充分澆水,保證水分充足,其后每隔3 d澆水1次,待生長一周發根后進行處理。
1.2.2試驗處理
本試驗設一個對照:CK,四個處理: T1(灑施復合肥溶液)、T2(灑施尿素溶液)、T3(灑施磷酸二銨溶液)、T4(灑施氯化鉀溶液)。對照和每個試驗處理都重復5盆,每盆種植4株。扦插之后待長勢一致后每7天施肥一次,每30 g肥料加100g水的比例溶解(劉春燕 等,2009),其它田間管理措施與大田相同。
1.2.3測定項目與方法
測定項目有植株高度、莖粗、葉片數、葉綠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葉片自由水與束縛水、主根長、毛根數、根系活力(張科 等,2010)。施肥處理后每7天測定一次植株高度、莖粗、葉片數、葉綠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葉片自由水與束縛水主根長、毛根數、根系活力,連續測定4次。
測定時每個處理的重復各確定一個樣本,測定樣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長狀況。地上部分:植株高度、莖粗采用游標卡尺法測定,葉片數采用計數法測定,葉片葉綠素含量用TYS-A型葉綠素儀測定,可溶性蛋白質含量采用考馬斯亮藍G一250染色法(王三根,2010)測定,自由水與束縛水采用測糖儀和烘干法測定。地下部分:主根長采用游標卡尺測定,毛根數采用計數法測定,根系活力采用TTC法測定。
最后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21統計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差異顯著性檢驗(新復極差法),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軟件對數據進行繪圖。
2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肥料等分量施肥對佛甲草地上部分的影響
2.1.1對佛甲草植株生長勢的影響
由表1可以看出:T1、T2、T3、T4處理相對于CK均對佛甲草植株高度有顯著差異(p<0.05),T1處理后佛甲草植株株高比CK高2.194cm,比T2高0.37cm,比T3低0.066cm,比T4高0.43cm,而T1、T2、T3、T4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T3與K差異最顯著,達2.26cm。T1、T2、T3、T4處理相對于CK對佛甲草植株莖粗有顯著差異(p<0.05),T1處理后佛甲草植株莖粗比CK粗0.059cm,比T2粗0.02cm,比T3處理粗0.048cm,比T4理粗0.05cm,T2、T3、T4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T1處理與CK差異最顯著,達0.059cm。CK與T1、T2、T3、T4處理對佛甲草葉片數無顯著差異(p>0.05)。